学院新闻
外国语学院隆重举行2025年开学典礼
2025-09-07
9月4日上午,糖心Vlog2025年开学典礼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隆重举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院长陈明,副院长付志明、吴杰伟、王丹、王恒,院党委副书记张冬梅,阿拉伯语系副主任廉超群、教师代表肖坤、李海鹏、高山、李睿恒,朝(韩)语系主任李婷婷、副主任丁一、教师代表琴知雅,德语系主任胡蔚、副主任毛明超,东南亚系主任史阳、教师代表张哲,俄语系主任周海燕、教师代表刘雅悦,法语系主任周莽,南亚学系副主任张嘉妹,欧语系副主任成沫,日语系主任丁莉、教师代表王天驰、杜晓梅,西班牙语系主任路燕萍、副主任郑楠、教师代表于施洋,西亚系主任刘英军、副主任陈飞,亚非系副主任刘迪南,英语系主任纳海、副主任丁林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冯硕,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程小牧,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以及2025级本硕博全体新生共同参加典礼。典礼由院党委副书记冯美娜主持。
师生共同观看了迎新短片。镜头流转,记录下2025级新生初入燕园的一个个温暖瞬间:从报到现场的灿烂笑颜与打卡留念,到新生教育活动中的专注倾听与热烈交流,再到各语系师生送上的多语种问候……视频定格了新同学们从八方走向未名湖畔的珍贵片段,唤起在场新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归属感。
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典礼的第一项议程是新生代表发言。无论是初入燕园,还是再续前缘,新生们都对在外院的新生活充满了无尽憧憬,壮志满怀。
2025级阿拉伯语系本科生郭圣杰首先抒发了对开启外院新生活的欣喜与期待。他回忆起入学短短几天以来体会到的幸福与温暖,分享了自己选择外院的初心,以及对北大人担当的理解。展望未来,他期待与新同学们一道,勤学好问,脚踏实地,为践行“世界在我脚下,祖国在我心中”的誓言贡献青春力量。
2025级德语系硕士生梁国铃对即将开启的新征程充满期待。她回顾了本科四年的学习时光与支教经历,从语言的窗口窥见文化的多元共生,在各类活动中积攒由衷的感动,一句句“真好”令她逐渐找到了自我价值与底气,也令她看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重返外院开启研究生生涯,她希望同大家一起以“沟通者”的身份继续探索脚下的未知,深耕学术,投身文化交流,响应时代召唤。
2025级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博士生熊艺回顾了自己从本科到博士的求学经历,历史与外语的齿轮嵌合,转动出新的历练与蜕变。她表示,外院是饱含养分的沃土,也是多元多彩的舞台。跨学科碰撞出的新视角、新认知让她坚定初心与信心,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面对即将到来的博士生涯,她决心同大家一道,走过风雨兼程,愿抵达终点时,再回首无愧初心。
新学期伊始,老师们对新生也有许多叮嘱与期望。
德语系长聘副教授毛明超作为教师代表,为新生送上寄语。他从自己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出发,讲述大学生活中的“不确定”与“多样性”。他坦言,“语言的发音、拼写,以及绝大多数规则情况下的语法,都有唯一确定的答案,但它把我们引向的,是一个宏大、广阔而深邃的思想与文化的世界”。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探索,迎着困顿与迷茫扬帆向前,“学习外语不能仅满足于简单的沟通,更需要深刻了解对象国的历史人文与民族品格,传递我们的立场与观念。”同时,他叮嘱同学们保持独立思考的理性与自由,探寻世俗定义之外的“成功”,拥抱大学的不确定性,在累并快乐的语言学习中,触及无数个可能的世界。
作为开学典礼的特别环节,本科各班新生展示了别具特色的班级口号。“心系未名,逐梦天方”“E quindi uscimmo a riveder le stelle(于是我们走出黑暗,重见群星)”“声越莱茵,心怀赤县,问道洪堡,德润燕园”……观众厅里,整齐划一的口号此起彼伏,雷动的掌声与激动的欢呼交织,彰显青春朝气与志向。
在热烈的掌声中,院长陈明为新生送上真挚的开学寄语。他以“怎样做好一名北大外院人”为锚,从专业学习、价值坚守、责任担当叁个方面表达了对新生的鼓励与期待。陈老师细数外院前辈的闪光足迹,指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基础,更是文化的载体和思想的媒介”,鼓励同学们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潜心钻研,夯实基础,拓展视野。陈老师还从时代纵深出发,结合抗战译作振奋精神、万隆会议促进共识等事例,指出外语学习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从容对话世界,寄语新生成为有立场、有思考、有温度的外语人。最后,他叮嘱同学们不要忘记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把握外院的资源与平台,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谱写青春华章。
典礼的最后,全体师生齐唱《燕园情》。开学典礼在热烈的掌声和悠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未名博雅,承脉启新;新燕振翮,逐梦远航。愿2025级全体新生在语言的天地里,体悟文明的碰撞与魅力,循海棠花香拾级而上,拥抱无限可能。
文案|刘禹孜
拍摄|经典瞬间摄影、朱思颖